在前段时间,前央视一哥郎永淳的直播,分享自己的生活。
他说到自己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一年多的儿子,至今依然没找到工作。
“常青藤”名校毕业、有资源的老爸都找不到工作,可以想象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从海外回来后的艰难。
雅亿身处上海,上海是留学生最喜欢呆的城市,所以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海归。我自己的体会。
5年前,海归还可以找到工作,月薪七八千,开销两三万,反正家里都有钱,父母供他们上班绰绰有余。
但,这两年,海归找工作好难,基本上都是家里要出人脉出钱,父母给兜底才有岗位啊。
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,创历史新高,而校招岗位同比减少18%,部分传统行业缩招30%。
云南大学2025届研究生就业数据显示,软件学院就业率53.41%,而哲学、生态学等专业则沦为“就业洼地”,毕业即失业。
问题是,雅亿有很多朋友是HR与企业管理者。
从这些人口中,真是滑稽了。企业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?怎么都招不到
比如,十年经验+的机械自动化人才?脚踏实地会干活的高级钳工?上海人怕男孩吃苦,怕男孩做家务,“穷少爷”们好吃懒做、眼高手低、敏感自负。
现在最赚钱的赛道是给老人、给女性提供情绪价值的工作,比如李佳琦这样的美妆男销售啊、跟女观众聊天卖货的男博主、专业的男幼教、搬得动200斤胖子的男护士之类,大城市都是刚需。
但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“高学历少爷”,你指望他身上有多少服务女性与老弱人群的能力,也不现实。
稻盛和夫曾说:“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,只有两种选择。一种是“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”,另一种是“让自己喜欢上工作”。
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几率,恐怕不足千分之一、万分之一的概率。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,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,从这里开始。”
任何一份工作,真做,都会略显枯燥乏味。
年轻人会干一行,骂一行;干一行,恨一行。
但,智慧父母会引导孩子——干了再说。
我的儿子,中本贯通,最近去职高了。
第一天就要去实训场地。
穿着防电鞋,学电工。
16岁学这些技能,太好了。
如果他26才学,一是读了一肚子书,可能不够谦卑,二是年龄越大越高估自己,可能会有委屈感。
人民日报有段非常治愈的话:
“地闲生杂草,人闲生烦恼,人闲必生杂事,心闲必生杂念。一旦闲下来,会让自己陷入无边的恐慌和焦虑。”
人生太闲,则别念窃生。
年轻人,太闲却是一场灾难。
我们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,就是男孩都是放在教室里学理论。实际上,身体太闲了,手指太闲了,肌肉太闲了啊。所以,男孩一闲下来就打游戏,这不能全怪孩子。
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,在这个时代,会害很多男孩,很多家长未来会面临郎永淳的困境。
罗曼罗兰说:“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,而是无聊。”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,是捧杀,让他闲,随他意,由他去。
蔡垒磊在《上行》中提过一个观点:社会进入“穷人躺平,富人吃苦”的阶段。
物资过剩,机器养活很多人的时代里,社会资源足以供养大部分人。
很多人选择躺平享受。少数人对自己保持高要求,主动挑战更难的领域,主动学习,过与众不同的人生。
一个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走,毫无自我成长意识,为一地鸡毛+家长里短而吃苦的女人,和一个有学习意识,为自我成长而主动吃苦的女人,在40岁之后,会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。
婚姻也一样.
主动背+,为爱与合一而吃苦or因为肉体的贪婪恐惧而受苦——前者会结出美善的果子,后者越来越苦,苦若茵陈,最终死亡。
Youtube上有句很火的话:
You are what you suffer.
价值,是被你吃过的苦所定义的。
你承受过怎样的历练,成就怎样的人生。
雅亿采访过很多生意人,都有的思维模式:我每天都想着怎么给客户提供价值,我的价值,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。
建议姐妹们每天到公司,先在大脑里过一遍——我可以帮助谁?我可以解决谁的问题?我处于什么困境中?可以帮我升职加薪的人(领导与客户),他自己身处什么困境?我能免费地、喜乐地、为他做什么?(哪怕祝福也好啊)
你可能觉得:不行啊,我是穷光蛋,我的领导与客户都是有钱人,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?对他们而言我是一个随时可以炒掉的菜鸟啊,我的价值在何处呢?
世俗文化让你以为——“价值”这个词只跟钱有关。
不,你拥有的,他们没有。
价值包括家庭幸福、身体健康、情感寄托、情绪稳定、安全感、信仰归属感、信任感、好运……这些价值都比钱还重要,很多时候,无法用钱来衡量。
在这些部分,你动脑子
去想一想,我能提供什么?
如果还没思路,也不用遮遮掩掩自己的软弱,你的功课是——操练信心。就是坚信,努力信,始终在笃信:我是被爱的、我是配被爱的、爱我的那位会成就我所求所想的。
然后,你为你职场的一些事情来寻求。
你会看到,奇妙美好的转机发生。
哇!在精英如云的职场里,我这只菜鸟是有他看顾的。他从不放弃平庸的我!他就是喜欢我,我配拥有这些爱!
职场,你会发现越来越难。
很多人说,雅亿你确保孩子可以7年后有工作吗?
很难。
但我觉得“技能+知识+谦卑服务的态度”,是男孩的刚需。
真正磨人的不是物质,真正熬人的是心态。
我们要做有远见的父母,培养有信心,敢于走窄路的娃。
未来,孩子们走出职场后,没几年就面临裁员、改行、换工作、一个个行业的没落、一个个新行业的兴起。
他们会看到客户、同事、老板,你认为高不可攀的领导,他们也面临着房价下跌,业绩爆亏,工作的疲惫,生活的琐碎……他们一直在寻找“光”。
这时候,我们孩子脸上的笑容,心里的确信,每周末都去寻求的力量,还有他们谦卑服务的姿态,慷慨给予的富足心态,可以处富贵也可以处卑贱的高情商……是这道光。
人被吸引,因为里面有光。
我们一起努力哈。
佳荣网配,配资交易平台,亿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