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榆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,城墙高大厚实,四周被宽广的护城河所环绕,防守严密,想要突破这道防线可谓极其艰难。城门的桥梁更是险峻,进入城中的难度堪比攻城。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曾多次试图攻占这座城市,但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攻城之策。每次面临赣榆城,陈士榘都感到一丝无力,似乎这座坚固的城池始终在他面前岿然不动。
然而,到了1943年11月,山东军区下达了一个明确的指令:让陈士榘亲自带队攻占赣榆城。消息一出,陈士榘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,但也没有退缩。他带领部队再次来到赣榆城外,面对着那座巍然屹立的城池,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:这次,如何攻克这座城池?
就在11月19日的夜晚,黑暗笼罩了整个城镇,一支队伍悄悄地向赣榆城的东门推进。这支队伍并非什么普通的行军队伍,而是由一名伪军军官和一批百姓组成的,看似平凡的运粮队伍。队伍在夜色中缓缓前行,随着他们逐步靠近城门,城墙上的伪军哨兵发现了动静,警觉地喊道:“什么人?干什么?站住!”
“尹麻子,是我——刘副官啊!”城下的回应声传来。
展开剩余73%原来,刘副官并非普通的伪军官员。他是伪军第71旅141团的副官,年仅三十岁,外面还有一个女友,常常出城与她私会。这次,他出城时恰巧被滨海军区敌工科的人抓住,经过八路军的教育后,他决定为八路军效力。陈士榘得知此事,灵机一动,决定让刘副官利用他的身份,带领一队伪装成普通百姓的八路军,向城门靠近。这样一来,或许能够找出突破点。
刘副官带领这支队伍悄悄接近城门,城上的伪军哨兵看到熟悉的面孔,放松了警惕。哨兵对刘副官问道:“刘副官,你怎么带着这么多人进城?”
刘副官轻描淡写地回答:“你管得太宽了!前几天我出城去搞粮食,这回带着几大车粮食回来,后面跟着的人是帮忙运粮的。”
尹麻子听了,立刻笑着回应:“刘副官,对不起啊,你等等,我这就去开门。”说罢,他急忙下了城楼,走向城门去开。
然而,就在尹麻子准备问问这些“运粮人”来自哪里时,他的一句话却让八路军队员露了馅。因为这些“运粮人”并非本地人,而是来自山西的八路军,他们的口音暴露了身份。尹麻子正要再询问,突然刘副官急速上前,拉住尹麻子塞给他一支烟,轻松地说:“来,抽一支。”接着,刘副官用火柴划亮了火,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弧。尹麻子以为刘副官在开玩笑,笑着走上前去,准备点燃烟。
可他并未察觉,这其实是刘副官与八路军早已商定的信号。就在尹麻子专心点烟的一刻,刘副官和八路军士兵们迅速行动,突然间,八路军侦察连的胡连长如猛虎下山,快速扑向尹麻子,一把扣住他的脖子。胡连长的力气巨大,尹麻子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呻吟,就已经倒下,彻底失去了生机。
随着胡连长的行动,后方的主力部队——老六团和23团的战士们迅速涌入城中,犹如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。城内的伪军驻军仅剩一旅,旅长李亚藩原是东北军的副官,去年投降日本,成为伪军旅长。此时,李亚藩见八路军迅速占领城门,马上指挥余部退守碉堡,并请求日军援助。
天微亮时,陈士榘和符竹庭带领的部队终于赶到城内,组织起了对伪军的总攻。伪军的抵抗相当顽强,但他们无法抵挡八路军的火力。陈士榘下令炮击,一发炮弹轰然落下,伪军旅长李亚藩吓得魂飞魄散,141团的团长连忙把他推了出去。李亚藩慌不择路,最终选择投降。
就这样,经过一场精心策划的攻城战,陈士榘巧妙地夺取了赣榆城。这座曾让无数人头疼的坚城,最终在八路军的策略下悄然倒下。
这场战斗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经典一幕,陈冠任在《十大王牌军》一书中记载了这次行动,并且这本书成为了当年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畅销书之一,至今仍为经典军事文学的代表作。
发布于:天津市佳荣网配,配资交易平台,亿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